新闻:国家能源局部署七大电力系统试点方向发表时间:2025-06-06 11:02 2025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围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以及新一代煤电等七大重点方向开展试点工作。此举旨在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一、构网型技术提升新能源接入能力 重点在“沙戈荒”等高比例新能源基地和弱电网地区推广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增强短路容量、惯量支撑及宽频振荡抑制能力,提升新能源送出与并网稳定性。同时,在孤岛或电网薄弱区域,强化电压、频率和功角稳定性能,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二、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提升调度能力 针对保供紧张或消纳受限区域,鼓励新建或改造具备风光储联合调控能力的新能源电站,通过精准功率预测和协同调度,实现高峰时段不低于2小时、出力置信度10%以上的可靠供电。优先支持装机规模20万千瓦以上项目纳入调度平衡体系。 三、智能微电网提升自平衡能力 结合典型应用场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项目建设,提升本地化自调峰、自平衡能力,促进新能源自发自用,减轻大电网压力。同时明确与主网的权责边界,规范调度与交互机制。 四、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绿电应用 在国家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及青海、新疆、黑龙江等资源富集区,统筹布局算力与新能源协同项目,推广“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借助负荷柔性控制、联合预测、智能化调度等手段,提高源荷互动效率,并推动余热回收与光热发电融合发展。 五、虚拟电厂激活分布式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与可控负荷,提升灵活调节能力。鼓励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需求响应及综合能源服务,拓展节能、碳交易等多元化商业模式。 六、新能源外送通道升级技术应用 聚焦西北“沙戈荒”基地与西南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结合跨省输电通道规划,采用柔性直流、多源自适应换相直流(SLCC)、低频输电等先进技术,提升输送绿电占比,探索纯新能源外送路径。 七、新一代煤电推动清洁高效转型 依据《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动现役与新建机组向清洁降碳与高效调节双方向转型,应用低碳燃料掺烧、CCUS等技术,降低碳排放,提升快速变负荷、深度调峰能力,满足电网调峰需求。 国家能源局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原则,合理确定试点范围和技术路线,鼓励融合智能电网重大专项成果,同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能源领域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国际商会四川商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大力支持的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 将于 7月10日至12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隆重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