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核驱动新基建:智慧能源+智能装备构筑产业新高地发表时间:2025-04-07 14:00 成都东部新区地下百米深处蕴藏的能量正在改写城市供能方式。金茂绿建投运在即的智慧能源中心,通过创新性整合地热能与智算中心余热,构建起西南首个"双中心"能源循环系统。数据显示,该站采用的地源热泵系统COP值(能效比)达4.8,较传统空调系统节能40%,其独创的"地热-余热"三级热交换技术已申请12项发明专利。 据项目技术负责人透露,系统配置了6台2500RT高温热泵机组,可满足50万㎡建筑的冷热需求。与西南交大轨交学院的合作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地下换热管网与建筑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建模,实现供能效率动态优化。预计正式投运后,每年可减少相当于种植108万棵乔木的碳汇量。 该项目突破性实现能源站与数据中心的技术共生: 余热梯级利用:将数据中心服务器散热温度从45℃提升至60℃,创造热源品质升级 智能调控系统:通过5G+AI算法实时匹配供能需求,削峰填谷效益提升23% 多能互补架构:地热能、空气能、余热能的耦合利用使系统综合能效突破75% 目前能源站已完成与华为数字能源系统的对接测试,未来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东区模式"。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预留了氢能储热接口,为后续接入蓉城氢能管网奠定基础。 在成都青白江区,西部桥隧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即将投产的3条智能化生产线引发行业关注。基地配置的激光导航凿岩台车、三维地质扫描仪等设备,填补了西南地区隧道智能建造装备领域的空白。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基地创造性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研发端: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开发光纤传感预警系统,精度达0.1mm 制造端:引入数字孪生工厂,关键部件合格率提升至99.97% 服务端:搭建装备健康度评价模型,运维响应速度缩短至2小时 基地与5所高校共建的"智能建造研究院"已启动12项关键技术攻关,其中隧道光面爆破智能控制系统即将在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试点应用。依托中欧班列物流优势,基地生产的智能衬砌台车等设备已获得中亚多国订单。 【重磅预告】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将于7月10-12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现开启专业观众预约通道,提前注册可获取《西南地区智慧能源项目白皮书》及参会指南。立即登录大会官网报名,抢占产业升级先机! (文章来源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青白江,由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小编二次改编,若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